中原銀行積極履行省級法人銀行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以“新中原、新服務、新未來”的嶄新社會形象,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業務開展,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專業化、特色化品牌。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雙碳”目標: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雙碳”目標,將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列入河南省“十大戰略”。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有助于推動信貸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提高綜合競爭力、防控環境與社會風險。中原銀行作為省屬法人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肩負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重大任務,為服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一、完善頂層設計,扛牢綠色發展責任
錨定雙碳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中原銀行深入貫徹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圍繞能源安全、節能降耗減碳、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五水綜改等重點領域,制定《中原銀行支持河南省“十大戰略”三年行動計劃和服務方案》,將服務綠色低碳轉型納入重點領域,計劃三年內向綠色低碳轉型領域提供不低于500億融資支持,創新發行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完善綠色金融產品,不斷加大對河南省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力度。
夯實服務基礎,成立專業化服務部門。為優化業務發展保障機制和支撐措施,中原銀行陸續出臺了《中原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戰略規劃》《中原銀行綠色信貸授信指引》《中原銀行綠色信貸實施管理辦法》,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優化信貸結構,提升服務水平。
為更好服務全省綠色金融發展,中原銀行加速推進頂層架構設計,2022年初,中原銀行在省內同業中第一個成立綠色金融專業部門科創雙碳金融服務中心,負責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規劃,研究行業政策、產業導向,制定營銷指引,創新專屬產品,提出前瞻性發展建議??苿撾p碳金融服務中心對內引導經營機構積極拓展綠色低碳轉型項目,對外搭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渠道,提升研究能力,并在各分行建立專職產品經理隊伍,負責轄內綠色項目營銷推動,高效響應精準服務。
近年來,中原銀行持續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2022年綠色信貸投放232筆,投放金額83.11億元,投放戶數和金額較2021年同期翻番,增速領跑河南省同業。綠色信貸余額187億元,較年初增長35.73%。重點圍繞“三個一批”和“982”項目清單中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已批復綠色產業和項目51個,批復金額102.7億元,投放金額45.43億元。
二、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業務轉型
中原銀行立足新發展階段,持續推進理念轉型,牢固樹立“貼心、專業、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推動業務發展向綠色低碳轉變,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實現自身資產結構優化調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貼心服務客戶,滿足綠色金融需求。以客戶為中心,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始終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全行的金融服務、產品設計等工作,自覺將客戶需求融入金融服務全過程。一是精細化客戶需求管理,提升差異化產品服務能力,實現服務模式從供給型階段轉向需求驅動型階段,實現營銷模式從“廣撒網”向精準服務的轉變。二是完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根據綠色項目投資周期、收益等特點,出臺科學有效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金融服務方案。三是提供綠色低碳全生命周期服務,主動向客戶提供碳金融、減排測算,環境效益測算等服務,既加深客戶黏性,又能及時跟蹤客戶環境效益風險,不斷跟蹤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足跡。
提升專業能力,打造綠色服務體系。打造“六專機制”,從組織、人才、考核、審批、資源和產品維度給予專項支持,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的專業水平。一是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制定年度綠色金融發展計劃,明確幫助企業取得綠色認證數量、綠色項目和綠色貸款增長數量等,切實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二是配套綠色金融專業化研究小組,組建公司、風險、博士后流動站、經營單位協同參與的專業化研究小組,及時了解政策導向,梳理河南省綠色發展實施方向以及對應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前置服務,推動業務落地。三是實施綠色金融業務專項激勵,加大綠色金融考核權重,實行綠色信貸優惠定價,推動經營單位主動開展綠色業務營銷。四是開立綠色金融審批專項通道,設置綠色金融專職審批崗位,減少審批層級,提升服務效率。五是配置綠色融資專項規模,加大向綠色金融專業服務機構的資源傾斜,優先滿足綠色企業和低碳轉型項目的融資需求。六是強化綠色金融專項產品服務創新,結合綠色產業及重大項目融資模式,創新特色信貸產品和服務,積極探索碳配額質押貸款、能效貸款、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創新業務品種。
加強內外合作,共建綠色金融生態。貫徹開放與合作的理念,打造開放包容的金融服務平臺,與政府、企業、居民、同業一起成長。一是成為政府綠色戰略轉型的首席顧問,通過“融資+融智”,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同業機構等,大力服務地方政府的綠色低碳轉型戰略,成為省市、縣、三級政府的首席綠色轉型顧問。二是服務能源企業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支持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累計為清潔能源產業提供22.9億元金融支持。三是大力支持傳統產業綠色升級,為綠色城市公共交通業務、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園區綠色升級以及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提供信貸支持,累計為節能環保和清潔生產產業提供32.6億元信貸支持。四是強化內部協同,推動全行縱向、橫向之間能力互補、資源共享,雙向、多向賦能,加強綠色金融專業團隊和人才培養,提升行業、企業以及項目的研究能力和前瞻性發展預測,打造集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產品研發推廣、綠色金融顧問等一體的專業化團隊,提高綠色低碳轉型服務能力。
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內生價值共創。秉持“貼心、專業、合作、共贏”的服務理念和價值追求,踐行社會責任,各業務條線、經營機構充分了解并滿足客戶需求,與客戶合作共贏。將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責任融入自身發展中,持續積累差異化的比較優勢,推動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不斷為社會創造價值,同時取得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三、立足地方特色,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作為河南省屬法人銀行,中原銀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服務戰略、服務實體、服務企業、服務人民”的戰略方向,聚焦生態保護、污染治理、黃河安瀾、水資源節約利用、文化傳承等重點領域,全方位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在中原大地開花結果。
積極服務沿黃經濟,持續推動流域產業優化升級。秉持“貼心、專業、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深度融入沿黃地區經濟發展,以金融力量推動產業體系升級和基礎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支持現代農業方面,中原銀行以糧投、糧批、中原糧食和未來集團等糧食收儲平臺為依托,對接河南省糧食收儲業務,累計投放專項收儲資金60億元,既提高了農民生產資金回收效率,又緩解了糧食收儲企業季節性資金需求。在支持傳統產業升級上,中原銀行與煤炭供應鏈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依托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后的數據共享,提前將煤炭貨權確認代替了供應商債權確認,解決了眾多中小型供應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聚焦重點領域項目,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緊跟新發展格局構建機遇,按照地方發展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產品,以“服務最好、定價最優、效率最高”為目標,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發展要求,累計向沿黃八市提供項目融資支持150億元,成功發行20億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金融債券。一是加大資產投放力度。圍繞黃河流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支持新基建、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優質項目。二是提供地方債發行服務。圍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準備工作,聚焦生態環保、文化旅游、灘區遷建、水利工程等領域,為沿黃各市縣政府提供全流程的項目申報服務。三是協助開展項目謀劃。組織沿黃8市分行積極協助政府開展項目謀劃,在精準提供融資服務的同時,梳理各地區成熟的該行已審批的項目類型,提前參與項目謀劃,加快推進落地。
四、加快綠色金融產品探索創新與實踐,增強服務綠色發展能力
中原銀行以戰略規劃為指引,以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抓手,以數字技術為手段,以客戶為中心,打造綠色金融產品矩陣,在積極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努力實現自身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打造綠色金融產品矩陣,創新公司和零售業務。一是完善公司類綠色金融產品,助力實體企業發展。中原銀行將探索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節能環保項目特許經營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抵(質)押融資等新型業務。通過積極參與碳交易市場,提供碳交易賬戶開戶、資金清算結算、碳資產質押融資、碳回購和碳托管等各項涉及碳金融的業務,助力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和碳市場的價格形成。二是開發零售類綠色金融產品,服務人民群眾需求。在現有零售產品基礎上,加大支持節能的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品、設施等產品消費,將個人的綠色農產品和生態旅游消費、助力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活動納入個人信用檔案、與信用卡額度掛鉤或形成可兌換的綠色積分。
推動數智轉型,拓展綠色金融發展新路徑。中原銀行將通過數智賦能,開發綠色信貸管理系統,提升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智能化水平。一是依托數字技術,提升業務智能化水平。借助數字技術和工具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推進碳排放標準化體系的建設,使得各產業形成碳減排度量和核算標準,為發展綠色金融提供數據支撐。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加強環境風險信息的在線采集和實時分析,探索實現綠色識別精準化、評級定價智能化、預警處置自動化。二是建立綠色賬戶,便利產品研發。在數字化碳核算基礎上,探索建立企業和個人的碳賬戶和生態賬戶,圍繞貸款和抵押、借記卡和信用卡服務等與碳賬戶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促進綠色金融產品設計和銷售。三是增強數據應用能力,提升數字化風控水平。利用數字化技術,對綠色資產、棕色資產進行自動化統計、分析和信息披露,將企業或項目的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評價、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能效利用數據等納入信用風險管理模型。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對企業、項目的碳排放和碳足跡進行監測管理,實時監控投融資活動的碳排放情況,實現全面衡量信貸資產的轉型風險,提升數字化風控管理水平。
本文來源:當代金融家 本文作者為中原銀行黨委副書記、擬任行長(代為履職)